木结构住宅建筑的人居环境评价具体内容是什么,
现今,人居环境的舒适性、健康性、宜居性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所以要重视改善和优化人类所居住的环境,促进节能降耗、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于促进绿色、生态建筑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木结构建筑在全世界范围内以其绿色环保性、可循环性、生态性等**的优势得到了广泛的发展。虽然我国城市化的脚步正在全面加,但是木结构建筑还没有被大多数人们所接受,人们只是对木材有一些基本的认识,对木材的环境学优良特性的了解和认知相对甚少。
所以,在木结构建筑的建造过程中,可对材料和环境性能采用综合评价的方法,在评价过程中一定要结合生态和人文环境的评价,分析整个木结构建筑物各个环节中比较重要的性能对全社会的能耗和环境的影响,解析木结构建筑涉及人的心理生理环境和社会生活方面的问题,使建筑设计师、施工者、居住者能够清楚地了解木结构项目各环节的能耗和环境性能的影响。
1 建筑环境性能评价概述
20 世纪60 年代末美国提出环境影响评价EIA(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标志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正式建立,也是建筑环境科学、系统评价的开端。在此基础上,许多国家也相继推出了绿色建筑和建筑环境评价体系。如1990 年英国开发了**个综合建筑环境性能评价体系———建筑环境评价法BREEAM ( 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 ; 1998 年美国推出了绿色建筑评估体系LEED( Leadership in Energyand Environmental Design) ; 而后加拿大开发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GB Tool ( Green Building AssessmentTool) 能够适用于许多不同的国家; 21 世纪初期日本开发了绿色建筑评价体系CASBEE( ComprehensiveAssessment System for Building Environmental) ,是亚洲一个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对于我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近些年,我国关于绿色建筑评价的研究有很大发展。1979 年正式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而后国家以及科研机构、设计单位颁布和出台的《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等都为我国的绿色生态建筑评价工作提供了依据和理论指导。在2006 年我国又先后推出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国建筑评估体系、生态住宅环境标志认证技术标准,说明建筑环境性能相关的评价研究在我国得到了*发展。相关部门和研究学者对健康住宅建筑技术的要点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总结,也对建筑环境性能、生态住宅的评价方法和内容进行了研究。进一步用模糊数学的方法、三角白化权函数的灰色系统评价方法对住宅环境以及整体健康性能进行了分析评价。随着我国评估体系的日益发展,加强对城市住区中住宅环境评估方法的研究,通过归纳总结、调查走访、对比分析、实证应用等与多学科工具的应用,来提高对评估体系的指导作用。对于住宅室内人居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借鉴了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相关内容,结合我国的国情和住宅产业发展现状,通过*咨询法确定了各级指标,建立了全面、合理的住宅室内人居生态环境质量指标体系。
国内外*学者进一步研究证实,基于生命周期评价方法( LCA,Life Cycle Analysis) 能够较为系统的、定量的评价整个建筑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分析整个建筑物各个环节的能耗和综合环境影响[11-12]。例如,以新西兰奥克兰大学住宅为研究对象,在其使用周期的基础上对建筑物能量耗费的体现和运行,以及全寿命周期成本等进行了生命周期评价分析; 而后有学者对木结构住宅建筑材料进行了全生命周期分析,对于木建筑原材料从采集、生产到运输比较了整个周期的总能量和主要排放,相比之下原木资源的采伐和木建筑原材料的运输具有较小的环境影响。以上评价体系的研究从比较层面、整体层面以及整体的建筑框架三个层次都得到了系统全面的结论,这样有助于建筑评估体系的建立和研究以及优化建筑设计,推进建设项目的管理,推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