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目前各高校都非常重视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也积探索加强该管理的途径与方法,但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冲击,在高校建筑工程建设领域推进改革、加强管理、提高投资效益和工程建设水平已迫在眉睫。目前在高校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方面,特别是修缮、改造过程中的审批、内控、内审、监管等相关制度,还不够健全,也不够规范。还有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就是在高校建筑工程建设项目领域贪污、受贿等犯罪现象屡见不鲜。结合多年从事工程设计与管理工作的经历,笔者认为,目前我国高校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高校后勤社会化的进程还影响着高校建筑项目管理工作的全面深入
在国家对高校后勤社会化理论提出之前,高校的建筑工程(含维修改造工程,下同)市场几乎是由学校内部的施工部门占据的,这些施工部门在各高校有不同的称呼,有的叫总务处修缮科,有的叫总各处房修科,无论称谓如何,其性质都是相似的。当时,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学校内部建筑工程项目是由学校直接委派给总务处施工部门进行施工,有些工程就省略了工程的扣投标阶段。学校的后勤部门也理所当然地认为维修改造工程就应该由后勤来完成,至于如何来管理,则由后勤施工单位根据工程量的多少,工程施工进步要求进行安排。有时如果工期要求的短,施工单位可能直接进入施工阶段甚至省去了设计阶段,工程实施过程中的管理也是由施工部门的技术人员进行现场管理。在这种施工状态下,缺乏对工程质量、工程造价等工程目标有效的监控机制,这样的工程可以说没有什么“项目管理”而言。
随着我国高校社会化进程的日益推进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以及国家财政制度的健全和完善,高校的建筑工程市场不再理所当然地由学校后勤部门垄断。学校也制定了与高校后勤社会化、国家法律及财政制度相匹配的一系列工程管理措施,工程项目管理的意识得到提高,市场观念和法制观念也得到了强化,同时市场经济也带来了利益格局的多样化、分散化。而且由于高校市场的相对放开,一些资质等级高、施工经验丰富的施工企业涌人高校建筑市场,使得高校形成了建筑维修改造工程项目管理的理念。但由于后勤社会化进程的深入不够,高校还不能完全对工程市场彻底放开,以致工程项目管理受到一定的阻碍与制约。
2 高校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呈“边缘化”倾向
高校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合理使用学校有限的建设资源,对高校硬件设施进行优化配置,尽管现在全国各高校都在绞尽脑汁地扩*程建设的规模,但由于受到地域环境和经费的限制,不可能所有高校都能随意地扩展办学空间。退一步讲,就算扩展了办学空间,但老校区的建筑物“老龄化”也是目前全国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对这些“老龄”建筑的修缮、改造是高校工程项目管理面临的另一个严峻问题。
我国高校近些年来,重视对大型的新建建筑的项目管理,认为大型的新建建筑才有必要花费相当的人力、物力、财力去管理、去筹划,而忽视对维修改造工程的管理,这就是所说的高校工程项目管理的“边缘化”问题。其实,维修改造工程是高校工程项目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占学校工程项目相当大的比重,比如,北京理工大学在2006年度用于维修改造工程的建设经费就高达800多万元。这些工程项目的经费来源渠道不一,所应遵循的管理方式与方法自然不同,但这些工程项目的管理同样不能与建设部、财政部七部委联合发布*30号令《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投标办法》有关规定相悖。而如何将这些有限的资金较高效地应用于学校现有教学资源的改善,并在改善过程中尽可能高地保证质量、控制经费,是高校工程项目管理的又一新课题,是不容忽视的,也是高校工程项目管理的又一全新领域。